南宋 佚名《荷蟹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南宋 佚名《荷蟹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绢本设色,尺寸43x43cm,两宋时期的绘画作品才开始有署名的习惯,但一些小品册页因尺幅有限,画家落笔之后就懒得署名了,这就造成了很多宋人小品都无法考证作者,只能在作者一栏冠以佚名二字。这幅《荷蟹图》是典型的工笔设色作品,画中描绘了深秋时节,一只肥大的母蟹趴在荷叶之上,透着一丝慵懒知足的味道。《荷蟹图》采用对角线构图,画中的重点都集中到画幅的左侧,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关系。让我们跟随着画家的视角数一数画中都有什么,又如何体现出体物精微的创作准则。画什么像什么,是对工笔画家的基本要求。从画面左上开始有两根蒲草,一枝红蓼,池塘河边常见的两种植物在画家的笔下变得俊美娇俏,蒲草的叶片细长弯卷,画家用充满力量的线条画出了草叶的弹性。红蓼是很常见的植物,常见到它有一个别名叫做“狗尾巴花”。画家选取一枝入画,削减了多余的叶片,增加了无尽的雅逸。水中的浮萍、水草顺着水波而动,极富动感。体物精微已经不止是画的像,还要求画出事物的生命感,通过画笔对生命进行歌颂,哪怕水草河蟹都能带来自然天真的美感。画家在创作中不仅扩展了绘画题材,而且能在平凡中发现美、记录美,这是绘画史上的一次进步。体物精微与意趣神韵并不矛盾,这两者是艺术创作中的两个方向,既有交集又有不同。画水族鳞介是从南唐五代开始的,到了南宋已经有了如此成熟的技法,这其中体物精微的创作精神功不可没。荷花螃蟹自此也成了经典题材,一直到明末徐渭将工笔技法改为写意泼墨,让这个题材的生命力延续至今。

评论(0)

还没有评论


Admin

发布时间 Apr 28, 2024 64,179 图片
  • 34

    浏览
  • 0

    喜欢
  • 0

    下载
许可和使用
免费供个人使用 不需要归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