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ique Article
宋 苏汉臣《妆靓仕女图》
镜子、照子、铜鉴、铜镜,照过了几千年美人们的面相。
我称这位服务了万千美人的铜镜为“照美人”。她在历史上有过青壮时的涩涩迷人期,也有过成年时的知性花俏期,当然也有过晚年的凄云惨淡。
东晋 顾恺之《女史箴图》
总之,她的一生足够丰富,也足以在中国艺术史上点亮一片天空。
┃ NO.1┃
在久远早期,人类就懂得“臭美”。
那时候,人们在河流与平静的湖面上,照着自己随波浮动的面容,用水抹掉污迹,搂一搂头发与衣物,修饰好即将步入人际关系网的形象。
随着文明发展,我们掌握了铜的制作技艺,创造了大量铜用品,其中有一种盛水的青铜盆“鉴”便是铜镜最早的始祖。
战国 立鸟铜盆
盛一盆水,便是一面照子。后来有人发现,如果铜盆底是平面,那不是没水也能“臭美”?
于是,这些人开始制作铜镜。在东方这片文明已昌盛的沃土上,他们制作了自己的铜镜。
这种铜镜基本都为圆形,镜背雕刻花纹、铭文以及各式各样的图案,正中间还有一钮,用于系绳或固定。
这便是中国铜镜的基本形式,几乎所有变化都在此基础上演化与革新。
┃ NO.2┃
目前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铜镜,是距今4000年原始公社解体时期齐家文化出土的两面铜镜。一为素镜,一为七角星纹镜。
这两面铜镜的发现,是对我们“臭美”史向前提的极有力的一个证据。4000年了,我们还在用这种方式“臭美”呢!
殷商 叶脉纹镜
殷商时期,青铜冶炼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但到今天才发现了五面背部都有花纹的铜镜,其中还有凸面镜。纹饰以线条为主,有叶脉纹镜、多圈凸弦纹镜、平行线纹镜。
殷商 平行线纹镜
同时,也可以见得,那时候的铜镜还是稀罕物品,只有极少数贵族能用。
殷商 多弦凸弦纹镜
西周发现的铜镜也不多,大概有十几面,出土时的分布范围却更广。前期以素镜为主;后期出现了花纹和鸟兽纹饰,边缘也开始增加修饰。镜钮无钮座,形状有弓形、橄榄形、半环形、长方形等。
┃ NO.3┃
来到春秋战国,铜镜为我们带来了一次亘古的历史惊喜。
春秋 镂空复合蟠龙纹镜
春秋 蟠螭纹镜
相比于另一个铜镜发展的高潮唐代,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镜更加朴实、轻盈、充满灵气,但又不乏精湛的技艺与工艺。它不像唐朝铜镜“繁花四溢”、雕镂饱满,但在其内敛之中仍不缺少优美却咄咄逼心的气质。
战国 花叶四凤纹镜
相比于早期,春秋战国铜镜又不会过于简单、草率,而是更加精致。
战国 蟠螭纹镜
这一时期的铜镜纹饰大部分都不是特别具象的图案,而是抽象了的草叶纹(叶纹、花朵)、几何纹(山字纹、云雷纹等),还有神兽纹(饕餮、蟠螭、凤鸟等),当然也有具象的狩猎纹。
战国 三龙连弧纹镜
此时铜镜的工艺也使人惊艳,它们大多轻薄,有很多铜镜竟然达到0.1-0.2厘米的薄度,在如此薄的铜片上却仍保留着精美的纹饰。
战国 羽状纹镜
还有许多其他的特点,比如纹饰构图一般为双圈式、对称式或环绕式,比如镜钮一般为弦纹钮等。总之,对于铜镜来说,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时期。
战国 羽状纹地四山镜
┃ NO.4┃
铜镜形式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图案题材、构图方式、元素使用等方面,并跟随着时代的脉博更新升级。
汉代 “铜华”铭文云雷纹镜
汉代铜镜上多了凸出的乳钉元素。此时有很多铜镜都采用四乳的分布方式,并对图案构图产生影响,比如四乳四虬镜、四乳禽兽镜等。
汉代 半圆方枚神兽镜
春秋战国时铜镜背景是地纹,在地纹上是主纹,汉代时地坟逐渐消失,以主纹饰为主。
汉代 双圈铭文镜
汉代铭文类的铜镜也多了。比如,许多铜镜上会写些与相思、富贵有关的文字;后来还有“尚方”与“朱氏”“王氏”的铭文。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铜镜的商品化程度提高了。
汉代 “王氏作”瑞兽规矩纹镜
另外,可能是受统治者热爱谶纬学说的影响,铜镜上也多了一些古代已流传的神话故事图案,如伏羲女娲、西王母、不死仙人公子乔以及大象巨龟等。汉代后期,铜镜采用四神兽的纹饰逐渐增多,并越来越具象化。
汉代 四乳龙虎镜
汉代 七乳瑞兽纹镜
这时的技艺也有了不少进步。在今天的上海博物馆内有两面神奇的铜镜,它们最大的特点是在光线照射时,可以透出光到墙上,镜背的纹饰与铭文在投影之中都清晰可见。这是铜镜技艺方面的一件趣事。
汉代 重列式神兽镜
┃ NO.5┃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铜镜在题材、种类等方面的创新极少,这应该与混乱的社会环境有关。但此时却多了佛像纹饰的铜镜。同时,魏镜、吴镜以及中国的铜镜工匠都有输入日本,对那片土地的相关技艺产生了影响。
┃ NO.6┃
隋代 四神十二生肖镜
唐朝,铜镜的题材更加生活化,神秘的氛围逐渐被世俗化、多样化的形式取代,表现出了好一幅“盛唐气象”的画面。
唐代 长安街景镜
此时,植物纹逐渐从配角成为主角,莲花、宝相花、海石榴等成为放大的突出元素,甚至有人说这是一个“卷草纹的世界”。
唐代 雀鸟绕花枝镜
铜镜上繁花似锦的图案以一种强势的口吻告诉我们这也是个富强的时代。
唐代 花鸟纹金银平脱镜
瑞兽葡萄纹,是这一时期极为吸引人的一种铜镜类别,并引起了近现代许多学者的“争吵”声,他们对这两种元素的起源组合有不同的看法。
唐代 瑞兽葡萄纹镜
镜边框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不再是以圆形为主的铜镜世界,菱花纹、葵花纹等花式镜也多了起来。孔雀、灵鸟、飞仙等题材也像卷草纹一样成为主体。
唐代 双鹭双狮纹镜
在技术上,金银平脱镜、螺钿镜等镶嵌工艺以及漆艺都得到运用,并产生了许多精美的铜镜。当今世界上发现唐镜的地区也更加广泛。可见,唐镜既是盛世的反馈,也受到了中外交流的影响。
唐代 葵花形盘龙镜
┃ NO.7┃
五代 方形万字镜
五代宋元时,铜镜发展呈现衰落的趋势。
宋代 平缘亚字形蜂蝶花卉纹镜
宋代铜镜更重实用,纹饰相比于以前少了很多,甚至有的只铭刻几行字。
宋代 孔雀莲花纹镜
铜镜的轮廓或样式增加了,有带柄的、长方形的、鸡心形的、钟与鼎形等。
宋代 “临安王家”仙人跨凤镜
此时还运用细线浅雕的手法,技艺更加细腻。字号商标的出现也是一重要特色。
宋代 “天高丕皇”双剑宝鼎镜
辽代 三凤镜
金代铜镜使用双鱼、盘龙、瑞兽和历史人物故事的元素较多。有人认为此时的铜镜品味不是很高,但也有异见。
金代 双龙镜
另外,金代有铜禁的政策,不允许私自铸镜,因此铜镜在获得官方验记之后才准许销售。
辽金 双鱼镜
今天出土元代的铜镜数量相对较少。元代铜镜的创新比较惨淡,纹饰也更粗糙简略了。
金元 莲花形镜
元代 镂空透雕风景镜
元代 仙人祝寿镜
铜镜在明清时仍然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其工艺却并无出色之处。“照美人”此刻大有暮年“退场”的趋势。最后的最后,她被玻璃镜子代替了。
明代 八仙祝寿镜
“照美人”的一生很精彩,起起落落几千年。她随着人类历史起伏前行,又在同样的历史涡旋之中让位,使另一个主角登场唱戏。不禁使人慨叹,“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都是为后来人作嫁衣裳”。
┃ NO.8┃
顺便多说一句,以上是东方的铜镜故事。
在西方,铜镜是以另一种不同的形式开始的。在西亚、埃及、希腊、罗马等地,“照美人”开始时是圆形有柄的样貌,我们称之为“柄镜”。这是另一个故事了。
参考资料:
孔祥星,刘一曼.中国古代铜镜.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12月.
YINGE 编制.中国古代铜镜大全(←图片大部分来自此资料)
来源 ▏博物馆文学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