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资料

Antique Article

故宫博物院关于清淡含蓄的汝窑的最新研究报告

古代文献上所说的“汝窑”系指北宋时期专为宫廷烧造天青色釉青瓷的窑场,即狭义上的汝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窑中的汝窑,有人称之为“汝官窑”。考古调查和发掘情况表明,其遗址位于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广义上的汝窑系指宋代汝州境内的所有窑场。

  汝窑之所以被后世推为“五大名窑”之首,最重要的原因是其产品所施淡天青色釉清淡含蓄、不温不火,满足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在色彩方面的审美追求。汝窑青瓷选料精心、做工考究、胎体较薄,绝大多数都光素无纹饰,个别采用刻、印花装饰。其基本特点是造型秀丽、香灰色胎、淡天青色釉,大都采用满釉“裹足”支烧,釉面多开有细碎冰裂纹。

  由于烧造时间短且烧成难度大,从文献记载看,汝窑瓷器在南宋时期就已有“近尤难得”之说,流传至今的产品数量则更为有限。根据故宫博物院最新统计,传世北宋汝窑瓷器仅有90多件,主要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英国大英博物馆(含大维德基金会)和上海博物馆等单位。因此,汝窑瓷器以传世稀少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备受世人青睐。

汝窑作为宋代五大民窑(哥窑,汝窑,官窑,定窑,钧窑)之首,历来都是最受关注也最有争议的宋代瓷器,自1986年发现汝窑遗址以来,关于汝窑的争议及疑虑就一直不断,本文根据故宫博物院最新研究整理,希望各位藏友各抒己见,聊聊对汝窑的看法。

故宫博物院关于清淡含蓄的汝窑的最新研究报告来啦

汝窑天青釉圆洗,宋,高3.3cm,口径13cm,足径8.9cm

一、关于传世汝窑瓷器数量

  以往一般认为传世汝窑瓷器只有六、七十件,此次故宫博物院研究人员最新统计结果是91件。虽然不可能做到涵盖全部(比如说有学者又提供了个别线索),但如果说传世汝窑瓷器不足百件,应该不成问题。

故宫博物院关于清淡含蓄的汝窑的最新研究报告来啦

汝窑天青釉弦纹樽,宋,高12.9cm,口径18cm,底径17.8cm。

  二、关于汝窑的性质

  以往曾有学者指出南宋文人笔记所说的北宋官窑应该就是汝窑。也有学者认为既然南宋文人笔记提到“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那么,北宋官窑应在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市)。本次有学者进一步考证后认为,北宋汝州为京师辅州,京师应指广义京畿之地,而非狭义京都、汴京之意。“京师自置窑烧造”系指朝廷在京师辅郡汝州青岭镇(现宝丰县大营镇)置窑烧造。因此,北宋官窑即应是汝窑。

故宫博物院关于清淡含蓄的汝窑的最新研究报告来啦

汝窑天青釉盘,宋,高3cm,口径17.1cm,足径9.1cm。

三、关于汝窑的烧造时间

  此次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又提出新的说法。比如说,以往笼统认为汝窑烧造御用瓷器的时间是在北宋末年;或在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至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期间,前后约20年左右;还有学者认为始烧于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至宣和末年(1125年),盛烧约40年。在此基础上,本次会上有学者又提出了是在政和四年(1114年)以后至北宋灭亡(1127年)前后约13年的新观点。

故宫博物院关于清淡含蓄的汝窑的最新研究报告来啦

汝窑天青釉碗,宋,高6.7cm,口径17.1cm,足径7.7cm。

四、关于汝窑瓷器的用途

  以往学者对汝窑瓷器的用途没有做过详细的分类考证,此次研讨会上有几位学者将汝窑瓷器分为香器、花器、酒具、茶器、食器、祭礼器等几大类,并结合古代绘画、文献等对其功能做了具体考证。

故宫博物院关于清淡含蓄的汝窑的最新研究报告来啦

汝窑盘,宋,高3.5cm,口径19.3cm,足径12.6cm。

  五、关于汝窑与张公巷窑的关系

  对于2000年在河南省汝州市张公巷所发现瓷窑的年代,以往学者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张公巷窑即“北宋官窑”,也有人认为张公巷窑的年代是在金、元时期。此次有学者请人使用热释光测年法对出土自宝丰县清凉寺村汝窑和汝州市张公巷窑的瓷片标本分别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前者的年代比后者早约30年。虽然热释光测年法存在一定误差,测试结果还不能做到使人完全满意,但将现代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引入古陶瓷研究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这一研究堪称很好的尝试。

故宫博物院关于清淡含蓄的汝窑的最新研究报告来啦

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宋,高4cm,口径18.5cm,足距16.9cm。

  六、关于汝窑与其他瓷窑的关系

  对于汝窑的起源,有学者提出“北宋汝州辖区内鲁山县段店村窑在唐代烧造的青瓷是汝瓷之源”的新观点。以往人们一致认为汝窑瓷器受到唐至北宋浙江越窑和陕西耀州窑青瓷之影响。本次研讨会上,有学者又提出汝窑瓷器在烧造工艺方面还受到唐、五代邢窑瓷器影响。

  故宫博物院陶瓷研究所吕成龙所长作了大会学术总结,他说:“汝窑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术问题,有关汝窑诸多学术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指望召开一、二次学术研讨会就能解决。故宫博物院陶瓷研究所为举办此次学术活动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充分准备,举办此次学术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给大家搭建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在汝窑研究方面给出一个助推力。我们深信,随着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以及多学科综合研究力量的逐步加强,笼罩在汝窑研究中的一层层神秘面纱必将被逐层揭开。故宫博物院陶瓷研究所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中国古陶瓷研究领域一些重大学术问题的开展,也衷心希望得到大家的持续关注和支持。”

汝窑青瓷有其鲜明的特点,即不以北宋瓷窑通行的刻花、划花、剔花、印花、彩绘等技法来美化自身,而是以釉质、釉色取胜。由于汝窑青瓷胎、釉中氧化铁(Fe2O3)含量适当(约为2%),烧成温度(约为1200℃)、烧成时还原气氛又控制得恰到好处,致使器物烧成后釉面滋润,釉呈淡淡的天青色。从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及国内外其他少数博物馆所藏北宋汝窑青瓷看,其釉色变化不大,虽有深、浅的细微差别,但都离不开“淡天青”色这个基本色调。很可能正是这种深浅适中的和谐色调满足了北宋上层社会在感官上对颜色的捕捉、迎合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才使北宋上层社会喜欢上汝瓷。由于传世汝窑瓷器大都烧造于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在位期间(1101~1125年),因此,有学者认为这可能与当时以宋徽宗为首的北宋统治者主导宫廷用瓷有关,而汝瓷给人带来的清单含蓄之美又很可能与宋徽宗崇奉道教有密切关系。





--转载自今日头条“半山古玩”,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户浏览: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