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资料

Antique Article

中国历代『梅瓶』是怎样演变的一览图

在比较熟悉梅瓶的人眼里,它以优美的体态而受人喜爱。不过从以往的研究来看,人们对梅瓶的看法和持有的观点却不那么单纯。《中国梅瓶研究》就是从了解人们的观点开始,到深入探究“梅瓶是什么”,及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包括:梅瓶为什么被称为“梅瓶”?“梅瓶”所指的器物有过哪些曾用名?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有关的曾用名是如何转变成“梅瓶”的?“梅瓶”一名起用于何时?导致梅瓶名称发生转变的原因是什么?这个转变又意味着什么?在此过程中梅瓶的用途发生了什么转变?梅瓶有过哪些功用?不同功用之间的关系如何?梅瓶名称、功用的变化与它“作为一种器物类型”的历史过程有何关系?这种器物类型的起源是怎样的?对其后续器形的衍化发生了怎样的影响?其中的恒变关系是什么?从名称、功用、器形到装饰、材质、工艺等方面,梅瓶的历史都有些什么规律可循?它对于认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有何启发?

下图:隋唐梅瓶举例

中国历代梅瓶是怎样演变的,一篇文涨知识!

  这些追问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而我还是愿意回到“梅瓶是什么”这个最不起眼的问题上,来谈谈一些看法和本书的写法。其实,这个问题是梅瓶研究首先要面对的,也是最终要解答的问题。“梅瓶是什么”,要求回答的是“梅瓶”这个能指的所指。在我看来,梅瓶就是它的名实关系从缘起到衍生和不断变化而迄今不止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梅瓶研究》可以视作关于中国梅瓶名实关系的多层次、多角度的论述。

下图:北宋梅瓶举例

中国历代梅瓶是怎样演变的,一篇文涨知识!

  从“称名系统”的角度入手,《中国梅瓶研究》对梅瓶现用名和曾用名的内涵以及诸多关系做了细致的辨析和讨论,作为论据的史料尽可能扩大到以往的研究曾经踩踏整齐的范围之外,论述的理路贴近了传统的考据。

下图:辽代梅瓶举例

中国历代梅瓶是怎样演变的,一篇文涨知识!

  名只一端,实则千万。作为一种器物类型的名称,“梅瓶”所指的重点在于特定的形式和特别的用途,因此对于梅瓶之实可以从两个主要的方面做重点研究,即功用和形式。除必须仔细寻找梅瓶名称的前身后世之外,还要深入探究这种器物类型的用途和形式上的来龙去脉。

下图:金代梅瓶举例

中国历代梅瓶是怎样演变的,一篇文涨知识!

   用不明则义不清。明了器物的功用,是准确把握其名称与形制之间关系的纽带。任何一种器物的功用,无论是实用性的还是非实用性的,本质上都是人类所赋予的,这正是器物作为人造物的魅力所在,也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特别强调“器以载道”和“人文化成”的精义所在。本书大致揭示了梅瓶功用结构日渐丰满的过程,其中蕴含的内容与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传统所强调的道器之辨存在隐蔽的关系。

下图:西夏梅瓶举例

中国历代梅瓶是怎样演变的,一篇文涨知识!

  形可变而制有则。梅瓶的形式问题是本研究需要解答的重头。器物的形式涉及造型和装饰,就特定类型的器物研究而言,造型是首要的和主要的,相关内容包括形制、器形以及器形的样式三个层次。本书的下卷(第五至第十章)借鉴了考古学型式划分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以足底部和口颈部作为分类的二级标志,将中国梅瓶作为一个系统化的整体而总共划分为“十类样式群”,并以六章的篇幅对中国历代梅瓶的器形衍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因此,本书的附录一“中国梅瓶样式群分类与排序总表”,既是本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也是本书文图对读的重要部分。

下图:南宋梅瓶举例

中国历代梅瓶是怎样演变的,一篇文涨知识!

   这本书对梅瓶器形的研究,尽可能广泛地占有了资料,以下几点是本书中值得介绍的内容:一、对梅瓶器形“起源”的研究,本书没有含混笼统地使用这个词,而是将其分为两个概念和两个阶段进行梳理和阐述,即“形式的端倪”和“形制的滥觞”。二、经过以考古材料为基础所做的形制对比研究,将梅瓶的形式端倪期划定在新石器时代到隋代以前,又将梅瓶的滥觞期划定在隋唐时期,并从中分别拎出多条形式线索,讨论了梅瓶的滥觞期和成熟期之间的形式相关性,而且以隋唐梅瓶为坐标确立了中国梅瓶器形样式的第一类样式群。三、在着重对历代各朝梅瓶做样式分类研究的基础上,从样式群的兴衰规模和地域分布的差异性特点入手,考察和讨论了历代梅瓶都有所不同的主次源流,描述了梅瓶格局的形成和历史演变,对于这一过程中具有文化特色的官民趣味和雅俗风尚等内容也有详略不一的讨论。

下图:元代梅瓶举例

中国历代梅瓶是怎样演变的,一篇文涨知识!

  除了形式和功用,应该说梅瓶之实还要包括材质方始较为全面。材质是一种器物的形式得以落实的物质基础,使之成为可见、可触的对象。作为人造物,在器物制作过程中与材质必然构成一体的还有技术因素,也就是充满了文化的整一性、融合性以及地域差异性和历史传承性的工艺。工艺不单是保证材质得以成形的技术条件,还是梅瓶的器形和装饰得以呈现其文化性、历史性、区域性等各方面特征的技术指标。材质和工艺共同使得梅瓶的形制按照一定的样式来显现出具体的器形,反之也只有在一个个可感可知而又充满差异的个体上,我们才能通过历史积淀和审美心理等机制的作用来探讨和研究梅瓶的艺术风格。由于中国的梅瓶最常用的材质是陶瓷,因此以往关于梅瓶的探讨主要是在中国古陶瓷史领域之内来展开的。从遗存实物来看,陶瓷当然是梅瓶的主要材质,问题是我们不能忽视和忘记其他材质对于中国梅瓶的历史造就作用。研究表明,中国梅瓶滥觞之初就是以非陶瓷材质的选择作为起点的,到了后期,贵重材质的选用往往意味着梅瓶功用从实用性跨入了审美性领域。

下图:明代梅瓶举例

中国历代梅瓶是怎样演变的,一篇文涨知识!

   正如前文所言,本书是从梅瓶研究的学术史开始谈起,经过对多层次的梅瓶名实问题逐层加以考辨,探究二者间的文化性互创,笔者希望能对中国器物史的研究有所启示,也希望能有益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和新创造。最后,笔者想用几句研究心得来结束本序,也可以视作本案的导读脉络。

下图:清代梅瓶举例

中国历代梅瓶是怎样演变的,一篇文涨知识!

·其它关于梅瓶年代研究的举例

中国历代梅瓶是怎样演变的,一篇文涨知识!
中国历代梅瓶是怎样演变的,一篇文涨知识!
中国历代梅瓶是怎样演变的,一篇文涨知识!

3729 明十五世纪 青花高士图梅瓶 成交价

香港蘇富比 2015年秋季拍卖会


梅瓶器形首见宋代,不同窑址皆有烧造,形制相异,多作酒罐使用,宋时壁画可见梅瓶用于盛宴场合。至明代,梅瓶仍作酒器,但亦可见盛花用途,当时帝王、皇亲贵族、高官墓里,均见梅瓶踪迹,作为祭祀用途,为重要礼器。北京近郊万历帝墓定陵,出土八件带盖梅瓶,书嘉靖、万历年款,四瓶置于万历墓室,其余四瓶两两出自其二位皇后墓室,书嘉靖年款作例现身万历墓,更见明代皇室对于梅瓶之重视。清初之际,梅瓶已多作盛花摆设之器,可见于部分画作,如宫廷画师郎世宁《午瑞图》轴(图一)。虽见梅瓶插饰各式花卉,「梅」仍用以形容此器形,或因瓶口纤小,适合盛细长梅骨,但也与梅花作为花中君子和岁寒三友大有关联。梅花冰肌玉骨,傲霜斗雪,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梅瓶器形秀雅中见挺拔之姿,也颇契合梅花清雅脱俗傲雪凌寒之风骨精神。

在宋朝,民间生产了很多梅瓶,一般在大小酒铺里都能见到。金代、南宋梅瓶:多为窄肩、瘦长的鸡腿式。

中国历代梅瓶是怎样演变的,一篇文涨知识!

南京市博物馆藏吉州窑梅瓶

中国历代梅瓶是怎样演变的,一篇文涨知识!

遂宁宋瓷博物馆藏青白瓷梅瓶


元代梅瓶:继承宋代形制,只是肩部更加丰满,带盖,盖成钟形,中有管柱形子口,盖可倒过来当酒杯用。元代除圆形梅瓶外,还有平口梅瓶、八方形梅瓶、八方倭角梅瓶,有青花、青花釉里红、釉里红等釉色。

中国历代梅瓶是怎样演变的,一篇文涨知识!
中国历代梅瓶是怎样演变的,一篇文涨知识!

元代祭蓝留白龙纹梅瓶


明清梅瓶:多用于陈设,器形由修长秀丽变为肥矮丰硕,多抬肩,最大腹径上移至肩以下,腹部瘦,多有盖,形体笨拙,上大下小,不如宋代梅瓶造型轻盈秀美。

中国历代梅瓶是怎样演变的,一篇文涨知识!

3607 明永乐 青花折枝瑞果纹梅瓶 成交价HK10,280,000

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 2015年秋季拍卖会


明清梅瓶在器形上略有区别,明代梅瓶,肩部较丰,胫部肥硕。清代梅瓶,肩丰硕而挺阔,胫部内收,至近底处又微撇。以景德镇窑制品最佳,有各色釉和彩绘装饰。其中,肩部有墨书或青花楷书"内府"二字者,是宫内用器。清人因瓶口小仅能插入梅花枝而叫"梅瓶"。清乾隆的梅瓶肩部特别丰满,几乎成一条直线。腰部以下收得较直.梅瓶讲究图案化,龙纹较死板。嘉庆年间的梅瓶造型多样,有的向宽短型发展,有的向瘦长型发展,胎体与乾隆时期区别不大,釉色的白度较乾隆时高,而釉的质地较乾隆时有所下降。梅瓶花纹比较多样,但艺术品位较乾隆时期差。

中国历代梅瓶是怎样演变的,一篇文涨知识!

清 青花釉里红折枝花果纹梅瓶

中国历代梅瓶是怎样演变的,一篇文涨知识!

3080 清雍正 青花「纏枝卷葉」紋梅瓶 《大清雍正年製》款



--转载自今日头条“华人视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户浏览: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