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陆广《丹台春晓图》轴(整体)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元 陆广《丹台春晓图》轴 作品名称: 丹台春晓 艺术家: 卢光(中国,约 1300 年 – 1371 年之后) 时期: 明朝初期(1368年–1644年) 日期: 约。 1369 文化: 中国 材质: 立轴;纸本水墨 尺寸: 图片:24 1/4 x 10 1/4 英寸(61.6 x 26 厘米) 带安装件的整体尺寸:87 1/2 x 17 5/8 英寸(222.3 x 44.8 厘米) 带旋钮的整体尺寸:87 1/2 x 20 5/8 英寸(222.3 x 52.4 厘米) 分类: 绘画 出处: 出处:CC Wang Family,Edward Elliott Family Collection,购买,The Dillon Fund Gift,1982 年 加入编号: 1982.2.2 《丹台春晓图》是元代画家陆广创作的纸本水墨画,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此图绘远处层峦叠嶂,树木繁茂,山涧中房舍数问,炼丹石台一座;中景孤桥跨河两岸;近景松姿挺秀于溪岸。该图仿黄公望画风,笔苍墨健,境界缥悠。此图画远景崇山叠嶂,山顶诸峰高耸,山头和山坳处杂草丛生。近景有一泓溪水,水底清澈可见。溪岸上数株松树挺立,树叶萧疏,树干苍劲,这组松树为主的前景(近景)与对岸景色用小桥相连,小径折入桥后,被山坡遮蔽,山脚丛树下,有数间屋宇茅亭,掩映在山谷和丛树荫下,时隐时现,渐渐消失于成片林木之中。山上有炼丹台一座,画因此得名。画上题:“丹台春晓图,天游为伯颞画”。天游是陆广的号。画上另有一诗日:“十年客邸绝尘纷,江上归来思不群。玉气浮空春不雨,丹光出井晓成云。风前龙杖时堪倚,月下鸾笙久不闻。幸对仙翁远孙子,坐中观画又论文。” 钤“天游生”、“陆氏私印”、“石田茅屋”三白文印。黄公望晚年的画风,给元代后期的山水画树立了楷模,他的传人有张中、马琬、陆广。张中和马琬,得黄公望之形,几可达到乱真的地步。而陆广,在倾倒于黄公望笔墨的同时,更醉心于黄公望那超逸醇厚的风韵,并从中苦心修炼,终于树立了自己的创格。《丹台春晓图》就是一幅黄体陆貌的代表作品。此图造景布置,无奇特之处,只是将秀松长岭、溪桥楼阁之类常见的山水画素材平平稳稳地列入画面,但他能在不奇中表现奇特。作者以一组松树为主的前景与对岸景色小桥相连,小径折人桥后,被山坡遮断,在隔水的数栋平屋处时隐时现,终于消失于林间,这条小径,似通向悬崖石磴,使观者在移目寻路时,逐次登高;桥下的溪水,不着一笔,用近景碎石的实笔和对岸陂陀的虚笔相衬,以高山上的一线泉水作源头,随着水流的走向,又使观者由上而下,回到近景。景不在奇,有路自能曲尽其妙;水不在多,有源自可宛转灵活,这些乃是此图取景平淡却有令人寻思的魅力所在。此图画法以淡为主,然后略加浓。用笔简括,轻淡苍润。图中的松树,树身先用淡墨轻轻地写出,然后略加浓墨,枝头处勾斫松针,寥寥数笔,形神俱佳。山石的画法先淡后浓,也是亦淡亦浓,或交相替用。总体来说,整个画面以淡作基凋,只在山石背阴处略加重笔:这种先淡而渐次加重,是学黄公望一派的画法,此图用点苔方法,整个画面以横点居多,兼及散落圆点,大小错落有致,一些枯笔加燥墨作的直皴,由于以淡为浓作铺垫,然后加浓,故被湿润而浓厚的横苔点所掩盖,收到画龙点睛之效果此图竖画高峰丛树。近处溪岸之上。树木三、两挺立。树叶萧疏,枝干苍劲。小桥平卧,以极简括的笔墨画出。山脚树丛中,茅屋掩映。藏山中楼阁半出,屋宇历历在目。山上有炼丹石台一座,画因此而得名。用笔简括,轻淡苍润,是学黄公望一派的画法。好象有雾气淡淡飘忽于高山之中,画出了春天早晨的感觉。该图在顾复《平生壮观》曾有著录。经多人收藏,最后流出海外。 经收藏家王季迁转让给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陆广,生卒年未详。元代画家。字季弘,号天游生,吴(今江苏苏州)人。擅画山水,取法黄公望、王蒙,风格轻淡苍润,萧散有致,后人评其格调在曹知白、徐贲之间。能诗,如题《丹台春赏图》,有“乳窦雨晴飞玉液,颠崖露冷滚松云”之句。他能在画幅上作长诗题跋,与倪云林、吴镇、王蒙一样,每画必题,每题均为长诗,而且十分切题,这种风气在元代文人画中是一种典型风格。但与元四家相较,他仍不是第一流的大家。书工小楷,传世画迹有《仙山楼观图》轴、《五瑞图》轴、《丹台春晓图》轴;为伯颐作《溪亭山色图》轴等。

评论(0)

还没有评论


Admin

发布时间 May 22, 2024 64,179 图片
  • 57

    浏览
  • 0

    喜欢
  • 0

    下载
许可和使用
免费供个人使用 不需要归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