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夏圭《松下观瀑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南宋 夏圭《松下观瀑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绢本设色,24.7 x 25.7公分.在淙淙的流水、隆隆的激泉声中,顺着弯曲的山径,我们看到了一座架筑于山涧之上的瓦亭,瓦亭左右伴生着两株犹如巨龙般的长松。两名高士倚坐于亭内,望着远处峰峦间奔流而下的瀑布,甚是惬意。夏天的山林,在经过宿雨的滋润后,处处可见飞瀑流泉,这样的情景对山林的造访者来说,实是莫大的享受。事实上,一道道清澈的林泽山泉,有如血脉一般,总能让原本阳刚静息的山林,显得生意十足。在这幅「观瀑图」里,一道涓细的瀑布流泄而下,隐没林间后又自水口冲夺而出,再汇为平广的江流、终为烟水氤氲掩映。在画家的巧思安排下,正展现了自然川流不息的妙趣。这幅「观瀑图」的作者夏圭(活动于1195-1265),是南宋宁、理宗时画院中善画山水的大家。他的用笔简练、墨色淋漓、并习于突出近景、将景物置于画幅半边(人称「夏半边」)。这幅「观瀑图」用笔较为沉稳,对自然实景细节的描述也较多,虽不属夏圭典型的风格,但一般认为,这应是他早期受南宋初院画大师李唐影响下的佳作。河岸边二松挺立,一在前而直,根茎外露,立于石坡,高枝上垂挂藤蔓,其下有夹叶矮树傍石而生,一条弯曲的草径,通到跨溪而建的瓦亭,亭子四面透空,界画脊柱栏干。二人偃坐,一伸臂指远处细如弦丝的瀑布,并回首与旁一人言语,又左一人稍小,或是侍从。亭左后方,斜出一松,枝干曲折,与前一松互为掩映。岸边停一舟,远处低平的水渚逐渐隐没。亭后有大片丛竹,与背山之间似有广阔的空间。背山笼罩在云烟中,只见陵脊起伏,点缀零星的远树,再顺着山势,衬以高高低低的远山,让人在画中不断品味、遐想。夏圭(生卒未详)宋代画家。字禹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宁宗赵扩朝(1195~1224)任画院待诏,赐金带。早年攻人物,后以山水著称。山水意尚苍古而简淡,喜用秃笔作大斧劈皴,浓淡干湿,任其自然,人称“拖泥带水皴”。笔法苍老,墨汁淋漓。楼阁不用界尺,信手而成。画山水,往往构图取半边,小中见大,以少胜多,颇具情趣。如“水墨西湖,画不满幅”,故称“夏半边”。与马远齐名,时称“马夏”。

评论(0)

还没有评论


Admin

发布时间 Apr 25, 2024 64,179 图片
  • 31

    浏览
  • 0

    喜欢
  • 0

    下载
许可和使用
免费供个人使用 不需要归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