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 青花伯牙子期高山流水图盘 英国V&A博物馆藏


清康熙 青花伯牙子期高山流水图盘 入藏号 C.443-1926 年代:清朝(公元1636年-公元1912年)康熙(公元1662年—公元1722年)尺寸:直径:27.3厘米.瓷盘。圆形,边缘平坦。釉下蓝色,描绘一名男子坐在船上演奏扬琴般的乐器;在停泊着小船的岩石带上,站着另一个人。松枝的边界。釉下蓝瓷板,中国(景德镇),清朝,康熙时期(1662-1722)安德鲁·伯曼先生遗赠.伯牙子期,讲述伯牙与子期之间的成语故事,主人翁俞伯牙与钟子期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他们的故事完美诠释了“知音”一词。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了。(注意: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因钟子期遇伯牙,后人就把遇和伯牙连在一起,称俞伯牙。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 好啊!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此后,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便也有《高山》《流水》的古琴曲。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的人,“伯牙绝弦”一词也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意思: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特长或爱好,表示悼念。

评论(0)

还没有评论


Admin

发布时间 Oct 13, 2023 64,179 图片
  • 385

    浏览
  • 0

    喜欢
  • 2

    下载
许可和使用
免费供个人使用 不需要归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