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黄熏皮行裳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 黄熏皮行裳 日期:清朝(公元1636年-公元1912年)"黄熏皮行裳,清,长96厘米,腰围宽90厘米,下摆宽102厘米。清宫旧藏。   行裳是下裳,围系于腰 际而垂下,是行服的一部分。行服是清代皇帝的服装种类之一,包括行褂、行袍和行裳三种,主要穿用于巡幸和狩猎等出行之时。其中行褂和 行袍是上衣,行褂长与坐齐,袖长及肘,行袍衣长过膝,行褂穿于行袍之外。   此行裳黄色兽皮面,月白色素纺丝绸里,以正中开裾而分为 左右两幅。两幅的上方用一条石青色横幅布缝连,横幅布两端有长带可围系于腰际。行裳里子的中部各置一条横向的蓝色丝带,每条丝带的靠 近开裾一端各有一枚铜镀金素面扣,尾端缝四个扣袢,这种设计可调节行裳围于腿部时的松紧,十分巧妙。在清代,皇帝、王公和文武品官的 行裳形状相同,可根据季节不同而相应以袷、毡、皮等质料为表。此件以皮为表,是皇帝冬季穿用的行裳。   此行裳拴有黄条,墨书:“黄 熏皮都什希一件”。根据《大清会典》规定:“皇帝行裳,冬用鹿皮或黑狐为表”,这件皮行裳为皇帝所用,因此“黄熏皮”应是鹿皮。“都 什希”,则是“行裳”的满语音译。"

评论(0)

还没有评论


Admin

发布时间 Apr 10, 2021 64,179 图片
  • 1.2k

    浏览
  • 0

    喜欢
  • 0

    下载
许可和使用
免费供个人使用 不需要归属
分享